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 > > 内容页

热头条丨端午记忆|故乡的端午节,家家忙着蒸糖包

2023-06-21 16:18:54 来源: 齐鲁晚报网

□耿艳菊


(资料图)

小时候纯真得可爱可笑,以为眼前就是整个世界。那种单纯的固执其实是眼界窄,窄得眼里只有故乡炊烟袅袅的小村庄,以及小村庄里暖意荡漾的小胡同,自己的内心却是知足而欢欣的。

故乡在豫东,真正的中原地带,一马平川。记忆中故乡的小村庄过每个节日都很讲究而郑重。

端午节,小胡同的上方飘溢着一股甜腻腻的诱人的香,那是家家在蒸糖包。

糖包和馒头一样,要先和面、发面,还要准备好红糖。那时候红糖也算稀罕物,有不少人家得了红糖不舍得吃,装在罐子里,单留着端午节蒸糖包。

起先和蒸馒头一样,揉成大小相等的小面团,再擀成片,然后将一些红糖和面粉掺和在一起搅匀,捏一小撮放在擀好的面片上,就开始包糖包了。

包的时候最讲究,也见技术,要一手托着面片,一手把面片捏成好看的三角形。奶奶和母亲包得最好,棱角分明。

那时,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糖包,而不知有粽子。

直到有一年,小村庄里搬来了一户南方人家。这家人和我们吃面食的习惯不同,主食以米饭为主。他们家有个小男孩,爱跑到小胡同里和我们一起玩。

端午节那天,我们都举着糖包在胡同口的槐树下吃,男孩拿着一个苇叶包裹的东西给我们看,说是粽子,里面有红枣,很好吃。

我们自然是不相信的,小男孩为了证实他的话,允许我们一人尝一口。

我们把粽子全吃光了,可是,大概是因为虚荣心,我们不肯承认粽子好吃,反而嘲笑他。

小男孩气得哭了起来。

三爷爷恰好路过,狠狠地训斥了我们。

三爷爷是我们当地小学校的老师,我们都怕他。

小男孩向三爷爷讲起缘由,一向总是板着脸的三爷爷竟笑了,温和地向我们一群孩子讲起端午节的故事,讲起屈原,还讲了很多端午节的习俗,如赛龙舟、挂菖蒲艾草、佩香囊等。

三爷爷说,地域不同,风俗也会有所不同,但心中的敬意是一样的。

很多年后,我在北京工作、生活,卖馒头的作坊里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糖包,他们叫它“糖三角”。每次买馒头时,总习惯再买上两个糖包,以慰乡心。

有一年回故乡,正好赶上端午节,奶奶八十多岁了,身体还硬朗,坐在厨房里包糖包。

我问她端午节吃糖包的由来,慈眉善目的奶奶一下变得端然郑重起来,告诉我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和规矩,到了我们这一代,可不能忘。

那时,我才明白,年龄愈长,人愈老,越活得像孩子一样纯真简单,眼里只有故乡。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西方动漫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